广期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及CCER期货研发
3月17日,广州期货交易所与北京国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期所表示,目前已构建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雏形,正稳妥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期货研发,以支持绿色产业稳健发展。
国家认监委启动第二批CCER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工作
3月18日,国家认监委发布2025年第10号公告,决定开展第二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工作。申请机构需满足包括固定办公场所、专职人员、管理制度、财务支持等在内的多项条件,且近五年无严重失信记录。申请机构需在2025年4月2日17时前通过“认证机构资质审批系统”提交申请材料。
财政部宣布:将首次在英国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3月19日,财政部宣布将于近日在英国伦敦发行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主权债券,这是落实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的具体举措。此次发行旨在深化中英绿色金融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中国首次以主权信用背书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标志着在绿色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世界气象组织:2024年全球气温创新高,气候变化警钟敲响
3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4年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55±0.13摄氏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近80万年最高水平。报告强调,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海洋热含量连续八年创新高,北极海冰面积持续减少,海平面上升速度翻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领导人加紧努力,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在1.5摄氏度以内,抓住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机遇,出台新的国家气候计划。
欧盟发布“钢铁与金属产业行动计划”
3月1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 “钢铁与金属产业行动计划”,旨在增强行业竞争力,应对美国钢铁关税的潜在影响。该计划聚焦确保清洁且可负担的能源供应、防范碳泄漏、推动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等六大核心领域,以此解决行业当前面临的高能源成本、国际竞争、脱碳投资动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扩大欧洲钢铁和金属行业制造产能,打造领先市场,强化循环利用,以全面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行业迈向绿色可持续未来。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
3月2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北京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黄润秋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成效,强调中国将继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支持《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实施。西蒙·斯蒂尔高度评价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成就,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COP30取得成功。
上海公布第九批碳普惠分布式光伏发电减排项目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根据《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公布第九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减排项目清单,共39个项目,涉及上海亚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申能电力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项目覆盖崇明区、奉贤区、闵行区等多个区域,装机容量从11.76kw到800kw不等。
青岛西海岸新区碳中和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碳中和服务中心项目签约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启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261.3亿元,综合实力强劲。该中心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支持下,推进气候投融资合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气候金融产品设计、碳资信评价、碳中和评估等服务落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单响应ESG指南多指标挂钩贷款业务,助力天合光能国际化布局
近日,兴业银行据此为科创板企业天合光能推出ESG贷款,贷款利率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人力资源(社会)、董事会结构(治理)三大指标绑定,达标可降低融资成本,凸显ESG经济价值。该模式以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深化ESG实践,助力绿色转型,并为中国企业应对国际ESG合规提供范例。上交所近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文件,引导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司战略规划与经营管理中。
《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2024-2025)》正式发布
近日,《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2024-2025)》,涵盖建筑、工业、交通、数据中心、供热、市政基础设施等多领域。案例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91.3%的案例技术拥有发明专利。这些案例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提供了借鉴方案,推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德国公布1000亿欧元特别基金支持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
近日,德国公布一项财政方案草案,提出将设立总额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气候保护和国防开支等关键领域发展。特别基金将被认定为额外债务,不计入现行债务上限,并将在《基本法》中予以明确。根据草案,将有1000亿欧元注入现有的气候与转型基金,用于支持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草案还计划将“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目标写入《基本法》。
新加坡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气候披露报告
近日,新加坡交易所发布报告,显示97%的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提供了气候披露,优于全球平均水平。报告基于对超过500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2024年主板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率为97%,创业板为80%。根据TCFD框架,2024年上市公司在治理、战略、风险管理和指标与目标方面的披露占比分别为95%、78%、78%和92%。报告建议上市公司增加董事会气候责任披露、改进气候情景分析、详细说明气候风险识别与管理流程,并加强范围三信息披露。
欧盟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报告
近日,欧盟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报告,分析了2019年至2024年间与欧洲绿色协议相关的154个可量化目标的进展。报告显示,62%的目标正在持续行动,其中21%进展顺利,48%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正在推进。然而,15个目标处于停滞或逆转状态,43个目标因缺乏数据无法衡量。在不同领域中,循环经济和农业类别的目标进展较为顺利,而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类别的目标数据最少,部分目标进展停滞或需要采取行动。
欧盟发布2024年全球能源与气候展望报告,呼吁加强碳减排行动
近日,欧盟发布2024年全球能源与气候展望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能源与气候政策的影响,并基于三种情景(参考情景、国家自主贡献长期策略情景、1.5摄氏度情景)预测全球碳排放轨迹。报告指出,尽管气候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全球仍需更多行动才能实现1.5摄氏度升温目标。欧盟建议各国采取生产清洁电力、终端电气化、针对难以脱碳部门行动、扩大负碳排放规模等关键措施,以缩小排放差距,实现更严格的碳减排目标。
欧盟第二个碳交易市场EU—ETS II今年试运行
欧盟第二个大型碳交易市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II(EU—ETS II)将于今年启动试运行,主要覆盖建筑、道路运输和其他未被EU—ETS覆盖的小型工业部门碳排放,计划试运行3年,最早2027年正式启动。EU—ETS II的减排目标是到2030年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2%,其设计思路与EU—ETS类似,包括配额总量上限线性递减、排放配额拍卖等机制。不过,有分析认为该市场可能将昂贵的排放配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增加其能源消费成本。
部分内容来源于行业协会公众号、行业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