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云(中国) > 行业资讯 >氢能行业一周动态(3.29—4.3)

氢能行业一周动态(3.29—4.3)

时间:2024-07-20
浏览量:13610
分享:

政策动向


北京推动氢能交通大规模应用

4月1日,北京市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要点》,明确2025年重点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大规模应用,并探索建筑发电、工业及供热等场景多元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666辆,超额完成京津冀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四年任务,建成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4座加氢站及国家氢燃料电池检验检测中心。


天津统筹京津冀氢能产业链 

4月1日,天津市宣布聚焦氢能等六大重点产业链,联合京冀建立三地“链长制”,由工信部门分管领导牵头推动产业链协同。政策将支持骨干企业围绕资源共享打造重点项目,培育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标杆示范项目,并计划通过建设“天津软件园”和举办软博会,加速氢能技术研发与产业聚集。  


甘孜打造川藏线绿色氢路

3月31日,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官网发布了《甘孜州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8年,打造2-5个可再生能源+氢耦合发展实证平台,实施多个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2-5座制(加)氢站,推广氢燃料车30辆以上,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突破300吨/年。同时提出打造川藏线绿色氢路,建设绿氢供应基地,推进绿氢综合利用以及对加氢站建设给予补贴等措施。

湖南征集工业低碳氢应用场景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征集工业低碳氢应用场景的通知》,面向全省征集工业低碳氢应用场景,涵盖清洁氢替代、氢冶金、氢碳/氮耦合制绿色甲醇/氨、氢能交通装备及工业微电网六大方向。申报项目需提供制氢成本、减碳量等关键数据,具备技术创新性和可推广性。通过评审的案例将优先推荐对接国家及省级政策支持,推动氢能技术规模化落地。  


行业资讯


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扩容至6地

近日,财政部等五部委批复新增哈密、濮阳、吕梁、大连、济源、沧州等6地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哈密依托风光资源及煤化工产业布局,计划2025年推广超千辆氢车;濮阳预计获中央及地方资金支持约2.8亿元,有力推进“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吕梁着力打造千亿级氢都,已形成7.6万吨制氢产能,已建成加氢站11座;济源将新建1座加氢站,引导和推动企业新购置15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投入运营。


全球首艘氢动力集装箱船“蓝海氢能号”完成首航 

3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蓝海氢能号”在上海首航。该船采用液态有机储氢技术,续航达5000海里,为全球首艘远洋氢动力船舶,预计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130万棵树。相比此前国内氢能船舶以内河为主,该船标志着我国海运氢能技术突破。


河北首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具备生产条件 

近日,我国首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河北建投沽源风电制氢项目宣布具备生产条件。2024年12月,该县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429万千瓦(其中风电294.3万千瓦、光伏127.95万千瓦,光储6.75万千瓦),预计“十四五”末将增至490万千瓦。


隆基入股生物质气化公司押注绿色甲醇

近日,隆基绿能旗下许昌隆基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入股上海浦合绿碳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者专注加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拥有包括气化炉、高温旋风裂解炉、热量回收设备等技术。目前隆基绿能已有2个正在推进的绿色甲醇项目,且均采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路线,包括许昌年产12万吨及连云港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  


上海日供氢12吨氢能保障基地投产

近日,由申能合资公司液空申能投资的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项目氢气充装中心正式投产,项目投资1.8亿元,初始日充装量达12吨,可支持12座加氢站的运营,每天能为1000多辆中重型卡车加氢。该中心为全国首个300巴II型瓶充装中心,采用高压管束车运输,二期计划扩至24吨/日。项目将联动长三角氢能产业链,推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  


中集安瑞科30MPa氢气管束车投运 

近日,中集安瑞科研发的30MPa氢气运输车首次投运。该车采用高强度轻量化合金与模块化结构设计,相较传统20MPa车型,30MPa管束车卸氢量提高一倍、单车运氢成本可降低约30%。该管束车为中集安瑞科旗下的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此次供中国石化燕山石化为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昌平西关加氢站运氢。  


万钢:氢车突破2.8万辆,电堆功率密度激增67% 

3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超2.8万辆,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电堆、膜电极等八大核心技术,特别是循环泵、空压机等关键技术,都实现了自主化突破,并且成本大幅度下降。此外,燃料电池核心系统指标明显提升,头部企业的电堆功率密度提升了66.7%,系统耐久性提高了2倍。同时呼吁推动跨区域氢能高速及港口示范,探索“电-氢-化”多场景应用,支撑商用车减碳。  


内蒙古50亿元风光制氢项目开工

近日,中天合创乌审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启动,总投资50亿元,主要包括风力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部分,设计年产绿氢3万吨,配套光伏237MW、风电450MW,年减碳70万吨。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氢,通过绿氢替代煤制灰氢,推动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化,并探索风光电制氢技术标准。  


全球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完工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集来福士在烟台建成全球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实现四项国际首创:混联电解制氢、柔性合成氨/甲醇、离网制氢工艺及海上氢基化工实证平台。项目集成漂浮式光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等技术,为深远海风光资源开发提供样本。  


燕山石化万吨级氢气提纯装置投用 

近日,燕山石化1万标立/小时氢气提纯装置投用,供氢能力增至8000吨/年,成为华北最大燃料电池氢基地。同日,全国首车30MPa氢气从该基地运抵北京昌平加氢站,标志着氢能储运技术迈入新阶段。


国富氢能2024年亏损扩大187%  

3月28日,国富氢能发布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下降12.2%;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2023年的7330万元亏损显著扩大186.86%,基本每股收益为-2.12元。公司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行业正经历从“政策示范驱动型”向“场景商业化驱动型”转变的适应性调整,短期内市场销量面临压力,对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的节奏产生了影响,公司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下滑。同时,公司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新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导致了短期内经营业绩的波动调整。


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启动 

3月31日,攀枝花市启动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项目,采用中科院“多面体钛酸锶聚光量子技术”,实验室数据显示氢气纯度达 99.8%,氧气纯度达98.6% 。项目计划6月30日建成投运,7月31日达产达标,22026年将开始建设万吨级光解水制氢生产线,填补国内规模化光解制氢空白。  


中金辛集氢能基金完成备案

3月31日,中金资本联合辛集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发起设立规模5亿元的氢能基金——中金(辛集市)氢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于近日完成基金业协会备案。该基金围绕辛集市氢能产业微循环打造,主要投向从事氢燃料电池整机、新材料、核心零部件、氢能“制、储、运、加、用”等环节装备制造及相关科技企业。


部分内容来源于行业协会公众号、行业媒体平台。